照片何價

© Bobby Yip

在 Art Basel Hong Kong 買了 Sebastiao Salgao 的新書 Genesis,較 Amazon 訂購加郵費貴了一點,想先睹為快。「讀」了一小時才「讀」完五百頁照片,比看電影還要累。

Salgado 八年內到幾大洲拍攝了 32 次,從使用菲林到數碼 (製作背景)。他在書中說,並不一定選取最荒蕪的地區,而是前往足以表達世界原始境況,遊客到的大峽谷亦包括在內,有些土人亦已不時與外人接觸。

序言提及他在拍過幾輯大型貧窮圖輯後 (包括 Workers 和 Immigrations) 對人類前途失去信心。回到巴西接收家人舊居,經過整理,四周漸漸綠化,再添生氣,觸發了他《創世紀》的拍攝計劃。

賣書現場,有數張不大的簽名照片,每張七萬港元。貴嗎?另在展覽一個畫廓見到 Henri Cartier-Bresson 那張大不了多少的 Decisive Moment 簽名 傑作,大約記得是 1950 年代放曬吧,賣三十七萬港元。

究竟照片可以多貴?維基百科有一份 最貴照片列表 。在 BBC 攝影系列 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最後一集,曾播出過當時拍賣最貴的照片 The Pond - Moonlight 的叫價過程。短短幾年,那張照片的拍賣價現已「跌」至第五,相信近幾年名作價格大升,簡接和全球金融海嘯後的經濟政策有關。

我擁有的名家原作只有一張:去年在 Ansel Adams Gallery 買了原 6x6 底放曬 Moon and Half Dome 的 Yosemiti 特別版,屬大量印製,售 295 美元。比對上面列出的和大量外面畫廊和博物館收藏的照片,沒有投資價值,但作為一個初念攝影時曾受這位攝影家和這張照片影響的我,那次與同學兼好友們花五小時走上 2000 呎 Yosemiti Fall 的頂部,及與 Half Dome 相對了幾天,自有它的紀念義意。

據聞,個別內地新聞攝影師會放曬有限版本,以期抬高作品價錢。我對新聞照片的性質與功用感興趣,至於它的市場價值,我幾近無知。我相信藉藝術市場引起人們關注新聞,有其效用,而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,以金錢來衡量重要性亦無可厚非,至於細節,可待這一範疇專人處理,毋需拍攝者費心。對我而言,一張新聞作品就算亳無升值潛力,卻能令世上少死幾個人,或減少其它人流淚,已經極有價值。


另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