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人和優雅
很喜歡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這部電影。我沒讀過原著,比較兩者差異不是重點,僅就此片談兩小感想。其實,此片可以多角度理解,包括從電影情節談主角 是否真曾經歷那些事件 ,及從主角決擇引申 個人理想與現實世界的落差 。
逝去的優雅
當被問到工作崗位時,Mitty
說 “ I’m a negative asset manager.
“ (直譯「我是底片資產部經理」),但此英文語帶相關,而管理底片的崗位一般稱作 photographic
archivist 「攝影檔案管理員」。戲中透過這稱謂引起笑料,帶出日落西山的「菲林」行業。在收購合併的大潮下,效率與節約自然不過,除非某些底片 (negative) 資產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,要處理龐大數量,可以成為「負的」 (negative) 資產。
只是,當進入數碼時代,曾使用過菲林的也許少不免會懷念某種難以名狀的氛圍,箇中曾為菲林付出的心血精神,相對沒那麼具效率但享受處理的過程。視乎我們怎樣看:既可說優雅浪漫,亦可稱浪費時間。
電影把收購者說成是膚淺的一群,叫他們唸生活雜誌的座右銘,卻想到麥當奴的
“I’m lovin’ it”,而非原來創刊號上的一句:"While there’s Life, there's
hope."
在即食取代了慢熱的時代,人們同時在緬懷過去。也許,這句更貼近現實:
While there’s Life, there's change.
凡人的不凡
表面上,生活多姿多采的是攝影師
O’Connell,出名的也是他。Mitty 的名字不會印在雜誌的照片旁,謂該菲林是他沖洗的,或那照片是他放曬調色的。但 O’Connell 的眼光卻能聚焦在 Mitty 投入多年的崗位。這猶如明朝大儒羅近溪被問誰可謂道,羅就說正在專心捧茶的童子便是道。Mitty 尋回的那張底片,正是被拍攝到自己投入工作在看底片。好一個「日用不知」的環迴!
網上世界,大家忙於把看過的分享,在到過的、冒險過的、獲奇特遭遇地方「打咭」,賺
winks 。平凡的 Mitty ,在片首被問到有何不凡,可以申報到個人頁面;而當他最後被告知網上大紅,亦不覺得是什麼回事,他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,專心致志。
片中以 zoomed
out 形容 Mitty 發白日夢。與此同時,他對於自己的工作相當 zoomed in。像 Mitty 的在我們之間大有人在,可能過目即忘 ---- 修路的、洗厠所的、駕電梯的、送快遞的…..。鎂光燈下我們只見到公路建築師和公厠設計師,忽略了另外一群。他們平凡,易被別人取締,但如捧茶童子,並不平庸。
另見: